新南向目標 借鑒新加坡社會住宅政策之成功
為因應我國新南向政策核心重點,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以下簡稱國安專班)於本(2025)年4月26日專題演講活動,特別邀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許慧儀老師,以「新加坡公共政策背後的政治經濟學」為題,探討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家─新加坡社會住宅政策的成功經驗。
本次演講聚焦於新加坡「組屋政策」的特色,由新加坡政府建屋發展局(HDB)主導社會住宅的興建與分配,推動「居者有其屋」政策,目前約有80%的國民居住於政府興建的社會住宅,並且享有99年居住權,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售,使大多數國民皆有能力購屋。
演講中也指出,儘管台灣多次赴新加坡考察住宅政策,但新加坡能成功推動組屋政策的關鍵,在於國有地比例高達80%,為住宅政策推動提供有力支撐,這也是台灣難以直接複製的主要侷限。此外,新加坡的公積金政策(CPF)亦是組屋制度成功的重要因素,公積金政策是新加坡強制性的儲蓄計劃,強制國民依薪資比例提撥公積金,作為購屋、醫療與退休所用,因而得以有效降低購屋負擔。
而在基礎建設方面,新加坡建立了高效的大眾運輸系統並重視城市點到點之間的交通便利性,並以嚴格車牌制度等方式控管車輛數量,以有效緩解都市擁擠及交通問題,展現新加坡在有限土地資源下,對城市規劃的重視。
此外許老師提到前總理李光耀提出的「毒蠍外交理論」。李光耀將新加坡比喻為能產生劇毒的小蝦,儘管新加坡國土狹小且資源有限,只要具備強大的治理能力與國防能力,小國依然能在大國中自保。
本次專題演講內容豐富,認識到新加坡如何在有限資源下,藉由完善的社會住宅政策、公積金制度與基礎建設,滿足國民基本需求,進而使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同時對新加坡的政策成效與背後的政治經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及啟發。
(撰稿:高詩函)